top of page
搜尋
禪凌文物藝術
2019年11月15日讀畢需時 2 分鐘
越窑|第九章|越窯與德清窯、甌窯、婺州窯的關聯與區別
華夏文物藝術交流協會-古文物藝術之隋唐時期,在浙江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是一個製瓷高峰。按地域沿海有越窯、溫州地區的甌窯(創燒於東漢晚期,衰落與北宋)。內陸有位於東苕溪流域的德清窯,浙西地區的婺州窯。在生產規模,胎質、釉色、造型、紋飾及其他裝飾工藝上,有著相互的關聯和各自的特點....
267 次查看0 則留言
禪凌文物藝術
2019年11月15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越窑|第八章|裝燒方式 以及底足的痕跡
越窯瓷裝燒主要是二種方式:明火燒、和唐代以後的匣缽裝燒。匣缽出現前,產品都用明火疊燒。疊燒的器物,為了加強承受力,器底較厚,比較笨重。因為器物沒有匣缽的保護,直接受煙火和窯頂落沙等的侵襲,產生熏煙和釉面黏附沙粒,造成釉色不純正和釉面不光潔的現象...
343 次查看0 則留言
禪凌文物藝術
2019年11月14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越窑|第七章|器形的演變
以雞頭壺為例,來說明器形的演變。
雞頭壺是三國末年西晉時期的一種新產品,早期的雞頭壺多數是在小小的盤口壺的肩部,一面貼雞頭,雞頭無頸。另一面貼雞尾,頭尾前後對稱,雞頭都係實心....
112 次查看0 則留言
禪凌文物藝術
2019年11月14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越窑|第六章|越窯青瓷的對外輸出
東漢初年,寧波地區已於日本有交往。而明州港(寧波)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深水良港,早在戰國時代就是中國主要的海港之一, 在唐王朝更是東南沿海首屈一指的海外交通港口。越窯產品在日本、朝鮮、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坦桑尼亞、肯尼亞、埃及等...
90 次查看0 則留言
禪凌文物藝術
2019年11月14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越窑|第五章|關於越窯產品、窯具上的文字
越窯的墊燒具、匣缽、以及物件的底部很多都刻有銘文,其含義:(1)紀年。天干地支紀念款的碗、盤等器物,有“太平戊寅”、“太平丁丑”字樣。(2)姓氏。(3)標記....
77 次查看0 則留言
禪凌文物藝術
2019年11月1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越窑|第四章|隋唐時期到南宋初期 (下)
“秘色瓷”釉質的勻淨光潔,釉色的純淨青綠,含蓄素雅,一種純淨、內心感動的美。代表越窯的最高水平。
陳萬里先生在《瓷器與浙江》中指出“本來越窯之大量生產,以及可以做到這樣的精妙,完全是由於吳越王的促進,以後衰落又完全受到政治的關係”...
94 次查看0 則留言
禪凌文物藝術
2019年11月13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越窑|第四章|隋唐時期到南宋初期 (上)
考古調查資料顯示,唐宋時期越窯大致分成:隋–初唐、盛唐、中晚唐、唐末–五代、北宋早期、北宋中期、北宋晚期–南宋八個時期。越窯的分佈可分為一個核心產區和兩個次級中心。浙江慈溪東南橋頭鎮一帶的上林湖周邊是越窯的核心產區,分佈著150餘處窯址....
187 次查看0 則留言
禪凌文物藝術
2019年11月12日讀畢需時 4 分鐘
越窑|第三章|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越窯青瓷自東漢創燒以來,中經三國(魏國、蜀國、吳國)西晉、東晉,到南朝,獲得了迅速的發展。可以說,在中國製瓷手工業發展的進程中,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承前啟後,是一個重要的時期。青瓷生產量大、內容豐富,普遍受到百姓的喜愛,逐漸取代了銅器、漆器、陶器,成為日常生活的必須品...
353 次查看0 則留言
禪凌文物藝術
2019年11月12日讀畢需時 1 分鐘
越窑|第二章|秦漢時期的原始瓷
秦漢時期的原始瓷胎土中氧化鋁和氧化鐵的含量有所提高,從而增加了器物的機械強度,防止器物的變形,減少了殘次品的出現。多數器物的胎骨堅硬而緻密,碰擊時發出清亮的聲音。胎呈暗紅、紫、紫褐色,通體施釉,釉層豐厚且有光澤。釉色普遍較深,為青綠或黃褐色。器物成型採用快輪拉坯成器身....
109 次查看0 則留言
禪凌文物藝術
2019年11月12日讀畢需時 3 分鐘
越窑|第一章|印纹陶和原始瓷
遠古的上虞屬河姆渡文化圈,上虞的先民很早就開始從事製陶業。陶器用粘土製作,燒成溫度在900度左右,其表面多不施釉。商與西周時期,一種胎質堅硬、細膩,器表拍幾何紋的新型陶器種類—印紋硬陶產生.....
140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