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作家相片禪凌文物藝術

越窑|第七章|器形的演變

已更新:2020年3月17日

作者:嚴衛 女士


 以雞頭壺為例,來說明器形的演變。


 雞頭壺是三國末年西晉時期的一種新產品,早期的雞頭壺多數是在小小的盤口壺的肩部,一面貼雞頭,雞頭無頸。另一面貼雞尾,頭尾前後對稱,雞頭都係實心。

如圖:


 東晉時,壺身變大,雞首上有冠,下有頸,雞尾變成了彎曲的把手,上端粘在器口,下端貼於上腹,形象完全改變。

如圖:


 這個時期,雞首壺的雞首有兩種表現形式:

 一,雞嘴實心,用途大多是明器。

 二,雞嘴空心,實用器。


 東晉中晚期,在把手的上端飾龍頭或熊紋,到了南朝,器身修長,口徑加高,使器物更容易被美感。弦紋,褐色點彩,假圈足,橋形系普遍流行。具有宗教色彩,清淨高潔的蓮瓣紋在越窯青瓷裝飾中蔚然成風。造型更加適合於實用。諸如此類的東西。南朝崇拜佛教徒,所謂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具有宗教色彩,清淨高潔的蓮瓣紋在越窯青瓷裝飾中蔚然成風。造型更加適合於實用。

如圖:

 隋和唐初,盤口更深,頸頸部,柄的上端向盤口急轉彎曲。

如圖:

 唐代中期,雞頭壺少見,出現了一種新的酒器-注子,習慣上稱執壺。唐時嘴上方,腹部碩大。

 北宋時期,升高加高,嘴延長,腹作橢圓形,式樣更加優美了。


 
11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