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越窑|第二章|秦漢時期的原始瓷

已更新:2019年11月14日

作者:嚴衛 女士

 秦漢時期的原始瓷胎土中氧化鋁和氧化鐵的含量有所提高,從而增加了器物的機械強度,防止器物的變形,減少了殘次品的出現。多數器物的胎骨堅硬而緻密,碰擊時發出清亮的聲音。胎呈暗紅、紫、紫褐色,通體施釉,釉層豐厚且有光澤。釉色普遍較深,為青綠或黃褐色。器物成型採用快輪拉坯成器身,再粘接器底而成的方法。器形為仿銅製禮器的鼎、盒、壺、鈁、瓿等。裝飾紋以弦紋、水波紋、雲氣紋或堆貼輔首等為主。瓷胎中石英顆粒較細,分佈較均勻,莫來石針晶到處可見,玻璃態較多。釉為透明的玻璃釉,釉泡及殘留石英甚少。胎釉交界處常有鈣長石析晶層,增強了胎釉的結合強度。胎的吸水率很小而且具有較高的抗彎強度。根據燒成溫度、氣孔率、吸水率、抗彎強度、胎釉狀況等各方面,東漢上虞曹娥江中游所產的青瓷已經達成到成熟瓷器是標準。東漢中晚期的窯址以帳子山、小仙壇窯址和大園坪窯址為代表。


 從而開闢了瓷器生產的新紀元。


 (西漢 陶鼎)

 (東漢 鬼灶 )

 

92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