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越窑|第九章|越窯與德清窯、甌窯、婺州窯的關聯與區別

已更新:2020年3月17日

作者:嚴衛 女士


 隋唐時期,在浙江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是一個製瓷高峰。按地域沿海有越窯、溫州地區的甌窯(創燒於東漢晚期,衰落與北宋)。內陸有位於東苕溪流域的德清窯,浙西地區的婺州窯。在生產規模,胎質、釉色、造型、紋飾及其他裝飾工藝上,有著相互的關聯和各自的特點。從胎質看:越窯、甌窯都屬灰白胎,但甌窯的胎色較淺,越窯則多是青灰色,或青黃色。釉色上,甌窯釉色青黃,易剝落。而婺州窯胎土較為疏鬆,胎色較深,呈深灰或紫色,一般釉色青黃帶灰或泛紫,釉質多呈乳濁狀,有星星點點的奶白色。德清窯的區別在於化妝土的使用,是我國最早燒製黑瓷的窯口。東晉至南朝期間,器物以雞首壺、盤口壺以及碗、罐為多,其青釉器物上,往往有排列整齊的褐色斑點。中唐時期開始,德清窯迅速走向衰落,窯址數量不多。產品種類少,以碗為主。胎色較深,呈青灰或灰黑色,質地粗鬆。

 

(德清窯 黑釉 帶蓋盤口雙系罐)

(婺州窯 青瓷罐)


(甌窯 牛形 燈具)


 越窯在漫長的製瓷過程中,由於各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不同,以及生活習俗的改變,其產品具有時代特色和承前​​啟後的藝術關聯和發展。根據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對越窯的胎、釉的化學組成進行了分析和檢測,越窯器物的胎釉化學組成,沒有隨著時空的變化,進行大的改變。尤其在外觀是接近法門寺出土的秘色瓷的瓷器,胎釉的化學組成也基本如此。



參考資料文獻1,林士民【青瓷與越窯】2,朱伯謙著【攬翠集】3,秦偉【悠悠青瓷】4,慈溪市博物館【上林湖越窯】5,權奎山【說陶論瓷】感謝提供圖片的網友


 
219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