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嚴衛 女士
大學攻讀法律專業
二十多年的古瓷器收藏研究
喜歡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和藝術,特別是陶瓷方面。其藏品多次受邀參加大陸的專業精品展,曾在景德鎮學習製作瓷器五年,對古窯址遺跡多次實地的考察和研究,積累了一定的古陶瓷鑒賞的經驗和學識。
經常受邀在台灣各地分享陶瓷講座,並在台灣電視頻道做古器物的相關介紹。其文章《千年窯火的輝煌:—龍泉窯概述》,在微信公眾號猛虎文化上發表,點擊閱讀量超過萬次。
越窯是中國陶瓷歷史上最早的瓷窯之一。當時其主要生產場地,在越州的紹興、上虞、餘姚、慈溪至寧波鄞縣一帶。原為古代越人居住地,東周時是越國的政治經濟中心,秦漢至隋屬會稽郡,唐改為越州,宋時又更名為紹興府。二千多年來,付與縣名隨王朝的更替而有幾次更改。一生嗜茶的陸羽在《茶經》中言及:“越州瓷”;唐代文學家陸龜蒙在《秘色越器》的詩中,用“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讚美越窯瓷器。其他文獻浩如煙海不一一列舉了。
考古資料表明,在浙東寧紹地區資源豐富,蘊藏大量的瓷石礦。並且土壤肥沃,草木旺盛,燃料充足。再者湖泊、河流連接,水路運輸十分便利。上述的三個客觀原因,為越窯的形成、燒造時間的持續,大規模生產,且產品工藝精、質量高,並且其裝燒工藝、裝飾工藝,對中國南北方其他窯系,以及隨後發展起來的高麗青瓷的生產,帶來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其生產淵源則可追溯到商周時期,河姆渡文化為原始瓷的生產和幾何印紋硬陶的崛起提供了藝術上的支撐。東漢時期越窯瓷器燒造已經相對成熟了,越窯青瓷冠以“母親瓷”,也是名至實歸。
(法门寺八棱净水秘色瓷瓶)
Comments